在某次书法展上,有一位大学生写了一幅很是狂野的草书作品,站在面前的许多人都不认识他写的是什么,有的人说,这叫书法吗?一个字也不认识,简直是对中国书法的亵渎。也有人认为,作为大学生,不去好好写字,不去学习古人的法度山东期货配资,而去瞎写,这是浪费笔墨和青春,也有人觉得,现在的大学教育看来真的是很失败,家长花钱培养孩子读书,没想到学了几年竞写成这样的书法了。当然,也有人说,作为艺术来说,这幅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性。
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书写为基础的,只有在汉字书写的基础上,以古人的笔法、字法为基础,而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艺术性的探索和创新。当代许多书法名家,在这书法艺术性方面探索的例子很多,例如曾翔的吼书,就是以字形丑陋为主要方向,探索书法艺术;王冬龄的乱书就是以线条为根本,将汉字的点画相互交织起来,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,等等。
就这位大学生所创作的楹联作品来说,其实他就是追求书法艺术的章法原理,在作品中寻找笔墨与空间交织起来的艺术性感受。古人以前说过,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,讲的就是书法空间中的章法原理,作品中疏的地方很是宽绰,有着大的透风之处,而密的地方,则很是紧密,从这个原理上来说,这幅作品就已经做到了,实现了章法上的对比关系。
作品中,上下部分以疏散为主,留出更多的空白部分,一方面是章法的需要,另一方面也为下面的密集部分留出对比的位置。在左右两边的落款部分,作者以多个小字来实现,并且这些小字与正文大字相互交织挤压在一起,让密集的部分更加密集。如此一来,从整体章法上来看,作品在疏与密的对比上就显得更加强烈起来。
书法作品中,尤其是草书作品中的字需要辨识吗?对于这个问题,书法名家张旭光以前说过,在当代,草书艺术已经不再是要有辨识度了,它是世界性的,也就是说,作为一个外国人,根本不认识汉字,但他们完全可以从笔墨、空间上来感受汉字书法艺术性,因此草书艺术是世界的一个通用性的文化艺术。他说他以前在美国举办书法展的时候,之所以能得到外国人的共鸣,原因可能就是这个原理了。
但也有许多书法爱好者说,当代书法不论怎么发展,都应当离不开古人遗留下来的经典作品,以前古人不论写哪种书体,但辨识度是排在第一位的,如果离开了辨识度,中国的文字又怎么能流传下来呢?所以对于张旭光所说的问题,书法爱好者大都是持反对意见的,他们还认为,书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一门以汉字书写为主的艺术形式,外国人又如何理解呢?因此,我认为,在当代书法艺术性的前提下,汉字艺术仍然要以辨识度为主,哪怕写得丑一些。
对于这位大学生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来说,大家还有哪些观点?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,一起讨论。大学生应当如何学习书法?要不要只求创新山东期货配资,不计学古?也欢迎大家一起谈谈自己的看法。